百年党史三十讲 第十二期

2021年4月22日

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,中国发生了一场被称为“史无前例”的“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”。

了解这段历史,最重要的,是要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,防止重犯历史的错误。否则,如此昂贵的代价就白白付出了。

《历史决议》将”文化大革命“的过程分为三段。第一段,从”文化大革命“的发动到1969年4月党的九大。第二段,从党的九大到1973年8月党的十大。第三段,从党的十大到1976年10月。

1965年11月10日,上海《文汇报》发表由江青秘密组织、姚文元撰写的《评新编历史剧【海瑞罢官】》,成为引发“文化大革命”的导火线。

1966年5月4日至26日,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,通过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》(简称《五一六通知》),指出:“混进党里、政府里、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,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,一旦时机成熟,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,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。”“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,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,各级党委必须充分注意这一点。”

会议撤销以彭真为首的文化革命小组,决定成立陈伯达任组长,康生为顾问,江青、张春桥等任副组长的中央文化革命小组(简称中央文革)。此后,“文化大革命”异常迅猛地发动起来。

1966年8月1日至12日,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。毛泽东写了《炮打司令部——我的一张大字报》,提出中央有一个“资产阶级司令部”。全会通过《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》(简称“十六条”),明确强调“运动的重点,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。”

八届十一中全会后,红卫兵运动迅猛发展。以破“四旧”(即破所谓旧思想、旧文化、旧风俗、旧习惯)为名,抄家、打人、砸物,将无数优秀的文化典籍付之一炬,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,许多知识分子、民主人士和干部遭到批斗。毛泽东连续8次在天安门广场接见了1100多万师生和红卫兵。

此后,红卫兵大串联。在“踢开党委闹革命”的口号下,造反狂潮全面扩展到工农业领域。造反派把攻击的矛头集中转向各级党政领导机关。国家陷入空前的混乱之中。

1967年1月初,在张春桥、姚文元策划下,上海市的造反派夺取上海市党政领导大权,被誉为“一月革命”。随后,各地夺权狂潮一发不可收拾,很快发展成“打倒一切”的全面内乱。各地爆发大规模的武斗。

到1968年9月,全国(除台湾省外)29个省、市、自治区先后建立了革命委员会。“革委会”集党、政大权于一身,实行党政合一、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。

1968年10月13日至31日,扩大的八届十二中全会批准关于刘少奇问题的“审查报告”,以“叛徒、内奸、工贼”的罪名,“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,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”。一年后,刘少奇含冤病逝。

回到顶部